作者归档:adminn

农村办白事,场面越来越冷清,还有一个令农民头疼的问题,为啥?

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宿命,也正是因为如此,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纪,就要开始操心起自己的后事了,毕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一向讲究死者为大,办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马虎。

一直以来,农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充满着人情味的,这一点在红白喜事上体现得尤其明显,以前农村办白事,亲朋好友还有附近的乡亲们,不管有多忙都会尽量赶回来帮忙,所以场面也是热热闹闹的。

农村办白事,场面越来越冷清,还有一个令农民头疼的问题,为啥?

不过,如今农村老人去世,在办白事时却有一种现象让不少农民头疼,那就是连抬棺上山的人手都很难凑齐。

在农村的白事上,出丧抬棺是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个任务,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在实行土葬的方式,因为棺材比较重,再加上有一些山路不好走,一般抬棺都需要十多二十个人,然而去年村里有好几位老人去世,办白事时都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,找抬棺人更是让主人家费了老大劲,对比以前的热闹场面,这场景实在让人有些唏嘘,难不成是如今的世道变了?

农村办白事,场面越来越冷清,还有一个令农民头疼的问题,为啥?

事实上,如今的白事之所以会越来越冷清,主要还是与农村人口的外出有关,这几年,农民为了挣钱,进城打工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普遍选择,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更是越来越少。而抬棺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力气的活,如果不是得力的成年男性根本无法胜任,在这样的情况下,找到合适的人手就更不容易了。

农村办白事,场面越来越冷清,还有一个令农民头疼的问题,为啥?

听村里的一些老人说,前些年的情况还没有这么明显,是因为如果村里有老人去世的话,知道消息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,可是近几年来,外出打工的农民走得越来越远,回一趟老家不仅不方便,来回的路费加上误工几天的工资,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,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打消了这个念头,最多是让留守在家的老人或者妇女到个场,送一份礼金就算表达了心意。另外还有一些从农村到城里落户的人,久而久之已经跟村里断了往来,就更别说回农村帮忙了。

农村办白事,场面越来越冷清,还有一个令农民头疼的问题,为啥?

正是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因,导致农村办白事的场面越来越冷清,找抬棺人也成了令农民头疼的问题。现在很多农村地区已经推出了专门的殡葬服务。不过话说回来,人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,对农民来说,在别人办白事的时候尽量帮忙,等到自己家有事情的时候,才不至于孤立无援,没有人帮忙。

殡葬部推白事拨就灵热线 惠民治丧3000元办后事

为了给市民们提供最专业的服务,让白事办得顺利、庄重又不花冤枉钱,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推出(白事拨就灵)热线,提供惠民服务,承诺3000元办好丧事。

一些操持白事的人被称为“大了”,其中不乏以营利为目的的“帮忙”者,多是趁家属之危大捞一笔。记者采访了几位近期经历过白事的市民,办一场白事,最少的花了五六千元,多的花了四五万元。请“白事大了”,很多“服务名目”都没有单据。一位郭姓市民反映:家中老人去世,从入殓到火化短短3天内,“大了”以各种殡葬习俗为由,最终花去4万多元,老人的3位子女也因为费用超支和一些所谓的“礼节”问题而闹得不愉快。

白事,是对逝者最终的告慰,也是对家人心理上的安抚。要办得妥当、庄重,同时,还要体现节俭、文明的绿色殡葬新风尚。天津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推出(白事拨就灵)殡仪服务中心热线电话。目前,热线已经进入试运行段,可以接受市民的服务请求。殡葬事业管理处处长张健介绍:“这条热线以‘便民、惠民、助民’为宗旨,以‘诚心、诚实、诚信’为理念,以‘一站式’全程服务为方式,实现一个电话全程办理殡葬事宜。推出3000元惠民治丧服务。在试运行阶段,已经有8位逝者的家人通过热线办理了全程服务。”

当市民家中有亲人去世时,可以在第一时间拨打服务电话,总站会根据市民的居住地点,分派遍及全市的各服务站点就近提供服务,服务人员及时到达丧主家中。服务内容包括:入户服务,简洁的基础性灵堂布置(不包括鲜花、幔帐等物品和设施)、遗体的运送、存放、告别、火化及基本劳务,提供保障型骨灰盒、寿衣等基本商品。所提供的商品确保质量,做到节俭但不随便。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,还坚持服务洽谈制,成立“白事顾问”殡仪专业团队,以3000元惠民办丧为基础,依据不同需求,提供多元化、专业化服务,安送逝者,慰藉亲人。

办一场葬礼的全部花费多少钱

办一场葬礼的全部花费?

办一场葬礼的费用=灵堂与仪式服务费+用品费+殡仪馆服务费+购墓费用+其它

  • 版块一——灵堂与仪式服务费:灵堂搭建、场地租赁、鲜花装饰、人员服务、车辆租赁、仪式服务费等
  • PS:灵堂搭建最低999元起,一般整体花费3000-4000元
  • 版块二——用品费:寿盒、寿衣、治丧小件用品、回礼费用等
  • 版块三——殡仪馆服务费:接运、火化、消毒防腐、停放费用等
  • PS:目前成都殡仪馆遗体接运收费一般在450元左右
  • 停放+火化服务的价格根据家属的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。
  • 普通炉+集体停放,基本价格为2000左右
  • 豪华炉+集体停放,基本价格为3000左右
  • 普通炉+单间停放,基本价格为5000左右
  • 豪华炉+单间停放,做遗体告别,基本价格在6000-7000元左右
  • 版块四——购墓费用:主要是墓地费用,目前成都地区2018年墓地均价在3.5万左右
  • 其它:包括宴席、招待费等杂费

以上就是办一场葬礼主要花的费用内容

根据葬礼的规格,治丧形式和用品的不同,价格高低不等

家属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情况自主选择

一般办一场葬礼的整体花费在5000-20000不等(不含公墓费用)

希望这篇如何办好一场葬礼的基础知识

能为您解答一些办场葬礼的基本问题,

当您或您身边的朋友遇到时,能够给予一些帮助

员工请假办丧事要派出所开证明,企业版“奇葩证明”该治了

员工的亲人去世需要办丧事,企业竟然索取“证明”。近日,安徽滁州全椒县十字派出所民警就依据规定拒开这样一份“证明”。

原来,谢女士夫妻在上海打工,公司为防止员工“骗假”,规定员工若有亲属过世,必须由当地派出所开具证明,村里的证明都不行,否则按事假扣工资。

提醒|员工请假办丧事要派出所开证明,企业版“奇葩证明”该治了

请丧假要开“奇葩证明”

企业和员工本是互相支撑的。依靠员工的企业才有活力,而一家企业极不相信员工,这让员工如何有“家”的感觉?如何才会为企业出力?或许对于企业来说,这是节省成本的做法,这一方面能够起到震慑效果,如此,员工才不会说谎,毕竟请假办丧事是法定的权利,是不扣钱的。企业怕吃亏,怕被员工骗了。另一方面则是转移成本,如果去核对员工是否说谎,需要一些时间,要花费一些精力,而让其到派出所开证明,那企业省事不少。不过,这么做,自己对员工的不信任将暴露无遗。此举自然让员工寒心,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好处。

企业是强势一方,如果一定要员工开证明,员工也只能想方设法开。结果,在警官的帮助下,多方努力才开出了“死亡注销户口证明”。这算是交了账,可员工却是感受到极度的辛酸。本来,员工家中亲人去世了,企业应该给予安慰,应该嘘寒问暖,现在倒好,竟然是极不相信员工,如此埋下不信任的种子极有可能会“发芽”,最终反而会伤及企业。现在不少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,离心力越来越大,有些企业更是片面地认为,不愁招不到员工,以为有钱就能够招来人。能招来员工不假,但能够和企业共患难,将企业当作家的员工又有多少呢?

企业要想获得员工的信任,首先要信任员工。当然,监管部门也有必要督促和警告企业改掉这种错误的做法。

不可否认,当下确实存在一些企业职工骗假的现象,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。比如,在2015年,上海一外企白领以探亲的名义成功请到了假,但结果并没有回老家探望父母,而是出国旅游,最后丢掉了饭碗。企业为了防止和杜绝职工骗假,要求职工为包括办理亲人丧事在内的请假事宜出具相应的请假证明,这本身无可厚非,属于正当的要求。

但是,企业要求职工提供事假证明具有合理性,并不等于企业就可以任性要求员工出具“奇葩证明”,这是两回事。员工请丧假,企业要求员工先提供派出所没有办法出具的“奇葩证明”,这就是在为难、刁难员工,缺少了起码的人性,背离了正常的人伦之情。

近年来,自上而下都在清理“奇葩证明”。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企业却冒出来,其实反映了治理“奇葩证明”存在漏洞,以前主要针对公共部门,而对于一些企业让员工提供的“奇葩证明”关注不够,也没有拿出有效的政策手段。从这个角度说,要根治“奇葩证明”,也应将非公权部门和企业纳入其中。

提醒|员工请假办丧事要派出所开证明,企业版“奇葩证明”该治了

“奇葩证明”怎么砍掉

前几年,有不少的企业、单位热衷于让群众到派出所开具证明,来规避自己的风险和责任。随着公安部明确派出所不再出具14类证明、6类事项的文件出台,这股热潮终于有所消减。

细数近年来我国各地冒出的这些“奇葩证明”,委实让人哭笑不得。从海外网购漫画,取件时需要证明自己是收件人“齐天大圣”;出境旅游需要证明“你妈是你妈”; 结婚70载,却难证明“老两口是老两口”; 老人异地领社保,被要求开具“我还活着”证明……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推进简政放权,不管是取消行政审批,还是下放行政权力,从根本上讲都是为普通百姓和企业减负,方便他们享受到改革的红利。之所以还出现诸多的“奇葩证明”,说到底,就是一些单位和办事人员在耍权。因此,叫停“奇葩证明”,首先就要叫停滥用权力的行为,遏制住掌权人的权力欲望,把那些不应有的权力彻底削掉,这样才是真正帮了办事群众的忙。

同时,政府部门要坚持政务公开,实行信息共享,打破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封闭,开放信息核对端口,除隐私之外的有关个人资料,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能在数据库方便查到。

总之,让信息多跑路,让公众少跑腿;让机关多服务,让公众少折腾;让政府多作为,让公众少埋怨。这才是解决“奇葩证明”的良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