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,豆腐饭是白事(即丧事)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它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地区的丧葬风俗。以下是对上海白事豆腐饭的详细介绍:

一、含义
豆腐饭亦称“豆羹饭”,葬礼结束后,丧家要举办酒席(雅称“豆宴”),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、实物等形式助丧赙奠的人。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,否则会被认为是“失礼”。
二、由来
关于豆腐饭的起源,有以下两种说法:
- 避煞说:有人推测豆腐羹饭习俗是古人以小豆避煞法术的变异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载冬至日“作赤豆粥以禳疫”,可见南方地区自古有服豆或豆羹以禳灾疫祓除不祥的习俗。古人以为死者亡故的原因或以疾病,或以凶殃,不免有疠疫之气缠绕尸身,故请送葬者食用豆制食品,可除去疫气或不祥。
- 传说:相传有两种传说。
- 相传战国时期,有个人叫乐毅,特别孝顺。他父母年纪大了,牙齿掉光,不能吃硬食物,乐毅就用黄豆做成豆腐给父母吃。父母每天吃豆腐,身体很好,寿命长,成为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高寿老人。父母去世,乐家举办了丧礼,乐毅就请亲朋好友吃豆腐宴,以此怀念父母,并祝愿大家能像他的父母一样长寿。
- 刘安在现今的安徽省淮南市为王,当地盛产优质大豆,刘安入乡随俗,和当地老百姓一样喜食豆浆。有天,他在炼长生不老的仙丹时,不小心把碗里的豆浆洒了出去,豆浆被泼到了一小块石膏上。一会功夫,小石膏块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坨嫩生生的东西。刘安觉得奇怪,坐在他身边的八公山的修三田大着胆子尝了尝,很是爽滑可口,吃了也没死人。刘安如法炮制,竟又做出一锅嫩白顺滑的东西来。西汉时期的豆腐“黎祁”由此而生。后来,刘安的父亲病死了。按照礼仪,三天之内,刘安家里不能生火做饭,刘安就连吃了三天豆腐饭。他的政治对手看他吃的东西白生生的,就诬陷他不守礼法,吃骨髓。服丧吃荤,犯了大忌讳,要下狱坐牢,被千人指万人骂,为人所不耻。刘安也不辩解,丧宴也用豆腐招待宾客。
三、习俗
- 时间:在大殓结束后,主家要举办酒席,答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馈赠礼金、花篮等形式助丧的人。
- 菜品:豆腐饭中必有一份菜是豆腐,有的地方就是一整块的豆腐放在盘子中,再往上浇汤汁,还有的地方用更复杂的办法做豆腐菜。除了豆腐,还会搭配其他丰盛的菜肴。
- 礼仪: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豆腐饭的邀请,否则会被认为是“失礼”。
四、现代变化
在现代上海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,豆腐饭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。一些家庭在举办豆腐饭时,会结合现代餐饮的特点,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菜品和饮品。同时,也有一些家庭选择更加简约、环保的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。
综上所述,上海白事豆腐饭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丧葬风俗。它既是逝者家属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方式,也是亲友之间表达哀悼和慰问之情的重要场合。
Pingback引用通告: 上海吃豆腐饭的规矩 | 上海白事一条龙
Pingback引用通告: 上海哪家餐厅的白事酒席性价比高 | 上海白事一条龙